我国管材行业的三大现状剖析
压力管道装置原料暴涨本钱猛增
自2003年起,由于世界原油价格的上扬,引发世界塑料原料市场价格全线上涨,受国际市场的价格拉动,海内聚丙烯、聚乙烯、聚氯乙烯价格也处于上扬态势。特别是聚氯乙烯树脂,因用电紧张使聚氯乙烯的主要原料氯气货紧价扬,聚氯乙烯价格走高,再加上2003年9月份的反倾销视察终裁胜诉,双重因素刺激了聚氯乙烯树脂的价格上涨,关于聚氯乙烯管材企业而言,仅聚氯乙烯原质料涨价这一块,就增加产品本钱20%以上。
禁限铅盐雪上加霜
聚氯乙烯管材企业除了要尽力消化原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本钱压力,还要面临禁铅境遇。铅盐稳定剂因价格低廉、性能优良,一直被海内聚氯乙烯管材企业作为主要的热稳定剂。但出于环保方面的考虑,2004年建设部分通告中明确指出在全国规模内使用的供水CPVC(硬氯乙烯)管必须是使用非铅盐稳定剂生产的。4月1日起北京限制使用用铅盐作稳定剂的PVC饮用水管材、管件。电力部分已决定凡属电力部入网证许可规模内的CPVC(氯化聚氯乙烯)电力掩护管为避免对情况的污染,都禁止使用铅盐和有机锡稳定剂。而其他稳定剂在包管使用性能的前提下,价格都要高一些,这无形中又加大了管材企业的本钱担负。
品种简单内忧外患
巨大的市场容量和较低的准入门槛,使塑料管材在已往的几年中,一直是海内各方投资的热点项目。由于其时投资盲目,低端产品产能过剩,其恶性效应已开始显现。以市场占有量最大的聚氯乙烯管材企业为例,目前产品仍集中在城乡供排水管及管件、雨水排水管及管件上,导致其市场容量趋于饱和,加大了该产品领域的竞争猛烈强度。为争夺市场,一些企业接纳价格驱动战略,特别是一些小企业以差劲产品进行低价倾销,价格战愈演愈烈,处于恶性价格竞争的局面。
积极调解重夺市场
从世界塑料市场走势看,原料高价位将连续一段时间。但塑料管材由于其消费特点,涨价空间相对较小,寄希望于原料价格的回落,对解决经营压力是杯水车薪,而无法从基础上挣脱被动经营局面,必须调解营销战略。
第一要从产品价格竞争力转向品牌竞争力,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,构筑自己的竞争堡垒。种种迹象标明,海内塑料管材生产企业已进入微利时代,为赢得连续稳定的生长空间,企业应尽快树立品牌形象。大型企业可通过优化生产治理能力,消化原质料涨价引起的本钱上升。关于中小企业,无妨联合起,通过集中采购原料来降代生产本钱。